顯示具有 病例分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病例分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5月5日 星期三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手麻」?「腳麻」?



中醫門診中常見許多「手麻」或「腳麻」的病案,一般人都會以為是「椎間盤突出」、「骨刺」所造成,但經由詳細臨床檢查之後,往往發現造成「手麻」、「腳麻」的原因既不是「骨刺」,也不是「椎間盤突出」,而是「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造成的原因是肌肉、肌腱長時間且重複地過度使用,例如:長期的姿勢不良、開車、打牌、夜間睡姿不當、彎腰、搬重等等原因所導致。常有的病症:局部肌肉疼痛,在疼痛區域內有激痛點出現,疼痛區域大部分出現在頸、肩膀、上肢、下背、下肢等區域。

案例一:林先生,60多歲,典型上班族,因為臀部疼痛,牽引至大腿、小腿酸痛難耐而四處就診,歷時一年多卻無改善,自述:腰椎有骨刺,因骨刺壓迫造成坐骨神經痛;經檢查之後確定為「臀小肌」發炎所致的肌筋膜症候群,經數次針灸治療,症狀已明顯改善。


案例二:鄭女士,50多歲,從事印刷裝訂業,須長期搬運重物,因雙手麻感而就診,自述:為頸椎骨刺引起手麻症狀,經檢查後確診為肌筋膜症候群,乃「伸腕肌群」發炎導致,經數次針灸治療,症狀亦明顯改善。

以上兩個案例,只是簡單說明:

一般人認為的「手麻」、「腳麻」,就是「骨刺壓迫」、「坐骨神經痛」導致,這個觀念是錯誤的。臨床上可以發現,許多「手麻」、「腳麻」症狀都是不同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所導致。

這是一種疼痛症候群,指身體出現局部的肌肉疼痛,同時合併有疼痛激發點,觸及此激發點,還可引起典型之轉移痛。激發點乃局部的痛點,按壓時可發現繃緊的肌束,有時並可引發局部的抽動。
中醫治療「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最重要的是先仔細評估疼痛的分佈區域,並找出「疼痛激發點」。正確診斷後,對疼痛的肌肉施予牽張運動,配合傳統針灸治療,再搭配衛教運動治療,教導病人正確姿勢,並要求適度休息,便能快速揮別這些惱人的手腳麻、肌肉酸痛了!

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老年人「夜尿」的困擾

案例:一位85歲的老伯伯,因為「夜間頻尿」來就診,傾訴一個晚上夜尿多達6、7次,平均1個小時就要起床一次,嚴重影響睡眠品質,而且伴隨有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的症狀。經過鄭醫師診察後發現:老伯伯是因為「腎虛」所導致的「夜尿」,中藥處方以「補腎、固澀」為主,經過3周的中藥治療後,夜尿減少至 1-2次,睡眠品質明顯改善。

在中醫門診中,常常有老年人因為「夜間頻尿」而前來就診。這些老年朋友每個晚上少則2-3次,多則7-8以上,睡眠因為「頻頻起床尿尿」而中斷,嚴重影響睡眠品質,而且還可能因為起床過程受涼感冒或是不小心跌倒,嚴重者甚至容易誘發心血管病症(例如:腦中風、心肌梗塞等)意外。

西醫的觀點

「夜間頻尿」的醫學定義是夜間起床上廁所的次數超過二次(含)以上。夜間頻尿的原因相當多,主要為泌尿道感染(例如:膀胱炎、尿道炎、攝護腺炎等),還有一些非感染性的原因,例如膀胱的機能問題。

中醫的觀點

中醫理論認為:「腎主藏精、主水、主納氣,能升清降濁,與膀胱共同協調水液代謝平衡。」

老年人夜間頻尿主要為「腎氣虛衰,攝納無權」所致,有一些老年朋友還兼夾有脾氣虛弱、心氣不足、氣滯血瘀等問題,要依個人體質狀態不同而有不同治療方法。

「夜間頻尿」日常注意事項:

1、睡前1-2小時應儘量避免飲用過量的水、茶水、飲料。

2、起床上廁所需要注意身體保暖,多披一件外套,避免受涼、感冒。

3、夜間起床一定要開燈,避免因摸黑走路、踢到障礙物而跌倒受傷,要知道「年紀大不耐摔」,很容易小小跌倒就會造成骨折的嚴重傷害哦!

4、日常飲食避免食用過多生冷、寒涼的蔬果,例如:冬瓜、大白菜、白蘿蔔、絲瓜、椰子水等。建議酌量食用桂圓肉、核桃肉、韭菜等,這些食材有溫陽、補腎氣的效果。

2013年9月19日 星期四

「熊貓眼」的形成與消除

有病患詢問了關於「熊貓眼」(黑眼圈)的消除方法,其實「黑眼圈」還真是許多人的困擾,尤其是愛美的女性朋友,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黑眼圈」的形成原因與消除方法。

「黑眼圈」的形成原因

1、長期熬夜的「夜貓族」、工作時間日夜顛倒的「大夜班」朋友,就比較容易有「黑眼圈」的形成。

2、眼睛過度使用的朋友,例如:整天盯著電腦螢幕的上班族、整天上網打線上遊戲的朋友,就容易因眼睛過度疲勞而造成「黑眼圈」。

3、過敏性鼻炎患者:因為鼻竇長期充血,造成眼鼻周遭血液循環不佳所致。

4、慢性疾病患者:例如:慢性肝炎、慢性胃炎、婦科疾病、營養不良、癌症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就容易因為身體虛弱,眼周微循環障礙而有「黑眼圈」。

5、遺傳:一般人較少會認為「黑眼圈」也會有遺傳的,不過鄭醫師在門診曾經遇過一位重度「熊貓眼」朋友,經詢問後才瞭解他們家好幾代都是嚴重「黑眼圈」,而且從小就是這樣,因此鄭醫師才將「遺傳」加入「黑眼圈」的形成原因之一。

「黑眼圈」的消除方法:

一、想要消除黑眼圈,首先要先改善造成「黑眼圈」的原因。

如果你是因為常常上網、打電腦,造成眼睛使用過度,加上經常熬夜而導致「熊貓眼」,那麼就要改變生活的習慣,避免眼睛過度使用、避免熬夜;如果你是 因為長期鼻過敏、鼻塞,那麼就要積極治療鼻子過敏才能改善哦!以此類推,大家可以省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有形成「黑眼圈」的相關條件。

2013年9月15日 星期日

「眼睛吹風流淚」—中醫治療效果佳!

案例一:

廖阿媽,80歲,因為眼睛模糊、怕光、易流眼淚而就診,主訴:視力退化,眼睛常常淚汪汪,怕光嚴重,連看電視都沒有辦法連續超過10分鐘,就覺得眼睛酸澀難耐,眼淚也會不自覺流下來,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經臨床診斷為「腎虛型」眼睛退化,經針灸一個療程(六次),不僅眼睛流淚情形改善七成,甚至可以連續看電視達 2小時之久,目前仍持續積極治療中。

案例二

林女士,65歲,眼睛因睫毛倒插開刀後,眼睛就十分敏感,吹風則眼淚直流,經診斷為「腎虛、肝熱兼夾風邪」,經中醫針灸及處方治療2周後,吹風流淚症狀即明顯改善。

中醫典籍《黃帝內經》提到:「目者,五藏六腑之精也」。人體臟腑的氣,可以透過經脈能夠上通於眼睛;因此眼睛的各種不舒服症狀,往往跟身體的臟腑機能(肝、心、脾、肺、腎)、十二經絡(與眼睛相關的經絡主要為膀胱經、三焦經、膽經、胃經)有所關聯。

眼睛的問題主要與臟腑中的肝、腎相關,年輕人主要與「肝火旺」有關,中老年人大多為「腎虛」型的。另外,也有一些眼睛的問題,是經絡循行(常見的為膀胱經、三焦經、膽經、胃經)的問題,這時候就要透過針灸經脈的方式來治療。

因此,一般常見的視力退化、模糊、眼睛乾澀、酸澀、吹風流淚等問題,可以透過中醫「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式(診察),找出這些眼睛症狀背後的原因(判斷),再從患者體質加以調理改善(治療)。

祝福大家都有一雙 明亮的「靈魂之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