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衛教天地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衛教天地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5月5日 星期三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手麻」?「腳麻」?



中醫門診中常見許多「手麻」或「腳麻」的病案,一般人都會以為是「椎間盤突出」、「骨刺」所造成,但經由詳細臨床檢查之後,往往發現造成「手麻」、「腳麻」的原因既不是「骨刺」,也不是「椎間盤突出」,而是「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造成的原因是肌肉、肌腱長時間且重複地過度使用,例如:長期的姿勢不良、開車、打牌、夜間睡姿不當、彎腰、搬重等等原因所導致。常有的病症:局部肌肉疼痛,在疼痛區域內有激痛點出現,疼痛區域大部分出現在頸、肩膀、上肢、下背、下肢等區域。

案例一:林先生,60多歲,典型上班族,因為臀部疼痛,牽引至大腿、小腿酸痛難耐而四處就診,歷時一年多卻無改善,自述:腰椎有骨刺,因骨刺壓迫造成坐骨神經痛;經檢查之後確定為「臀小肌」發炎所致的肌筋膜症候群,經數次針灸治療,症狀已明顯改善。


案例二:鄭女士,50多歲,從事印刷裝訂業,須長期搬運重物,因雙手麻感而就診,自述:為頸椎骨刺引起手麻症狀,經檢查後確診為肌筋膜症候群,乃「伸腕肌群」發炎導致,經數次針灸治療,症狀亦明顯改善。

以上兩個案例,只是簡單說明:

一般人認為的「手麻」、「腳麻」,就是「骨刺壓迫」、「坐骨神經痛」導致,這個觀念是錯誤的。臨床上可以發現,許多「手麻」、「腳麻」症狀都是不同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所導致。

這是一種疼痛症候群,指身體出現局部的肌肉疼痛,同時合併有疼痛激發點,觸及此激發點,還可引起典型之轉移痛。激發點乃局部的痛點,按壓時可發現繃緊的肌束,有時並可引發局部的抽動。
中醫治療「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最重要的是先仔細評估疼痛的分佈區域,並找出「疼痛激發點」。正確診斷後,對疼痛的肌肉施予牽張運動,配合傳統針灸治療,再搭配衛教運動治療,教導病人正確姿勢,並要求適度休息,便能快速揮別這些惱人的手腳麻、肌肉酸痛了!

2021年4月28日 星期三

「眩暈症」- 中醫治療




一、臨床案例分享:


陳先生,35歲,食品銷售老闆,自行創業10年,最近因暈眩、噁心感、雙耳悶脹、頸項緊繃、心悸、胸口悶、易有疲倦勞累而就診,經診察後,發現患者因長期工作壓力大、熬夜,逐漸形成慢性疲勞而引發胸悶、心悸等「心氣虛」症狀,加上飲食習慣不良,多 飲用冰涼飲品,造成寒凝壇中而使全身氣液循環不良,導致腳部末稍回流不良而水腫,內耳淋巴回流不良而引起內耳淋巴水腫,即是俗稱的「梅尼爾氏症」,造成天 旋地轉的眩暈症狀。

中醫針灸及處方用藥都是針對溫通心肺陽氣以化壇中寒凝,佐以疏通三焦氣機,改善全身氣液循環,藉由加速內耳淋巴回流而改善「梅尼爾氏症」的眩暈症狀。此患者,經針灸後,眩暈立即緩解,配合口服中藥治療一週,眩暈症狀已明顯改善。

二、人體的平衡機轉:

談到「眩暈」,我們就要把平衡之機轉弄清楚。人體對「運動及姿勢之維持」與「空間之定位感」,最主要靠以下三種系統來協調:

1.視覺:若病人有視力障礙或青光眼、白內障等眼科問題,自然無法靠視覺來輔助平衡系統。

2.本體感覺:這種本體感覺接受器是位於四肢肌肉,這種感覺系統可輔助維持身體之姿勢及運動之協調。

3.內耳前庭、三半規管:我們內耳包含了耳蝸、三個半規管及前庭系統。其中耳蝸是我們的聽覺系統,而半規管及前庭則是我們的平衡系統。

三、常見之眩暈症有那些?
暈眩的輕重因人而異,有些人只是「昏昏的」,「浮浮的」,或是「頭重腳輕」,比較厲害的暈眩指的是感覺周遭環境或身體在旋轉,更嚴重的話走路都走不穩,甚至伴隨噁心嘔吐的現象。
臨床上常見的眩暈症有四種:

1.梅尼爾氏症,又稱為內耳淋巴水腫,所引起的眩暈往往覺得天旋地轉,無法正常行走,是造成陣發性旋轉性眩暈的常見原因,最常發生在30至50歲的成年人。

2.基底動脈循環不良,主因是動脈粥樣硬化或椎動脈受壓迫,使得頭部供血不足,症狀包括自覺旋轉、浮動、搖擺、下肢發軟等。

3.血壓不穩定所致, 例如:高血壓、低血壓,甚至貧血所造成,這類症狀包括頭暈、頭痛、心悸、失眠等。

4.眼源性眩暈,主要是眼部肌肉麻痺,曲光不正常所引起,常有複視、 斜視等症狀。

2018年9月8日 星期六

腰背酸痛的保健與預防

「腰酸背痛」是臨床上常見的問題,今天鄭醫師就「預防、保健」的觀點,跟大家分享一些觀念,希望大家可以遠離「腰酸背痛」的困擾。

腰酸背痛的日常小建議

1. 適當的休息、舒緩:不要維持固定姿勢太久,增加工作之間的休息次數,盡量每小時休息1-2次,並且做伸展運動5到10分鐘,尤其加強頸、肩、腰背部的肌肉放鬆。理論上,伸展運動以工作姿勢的反方向動作為主,例如:擴胸、伸展背肌與腹肌、活動腰部等。

2. 運動:要減少腰背酸痛的根本解決之道,可以透過腹、背肌的訓練,維持肌肉彈性和力度增加脊椎穩定度。例如:瑜珈、太極、游泳等。

3. 壓力:現代研究顯示:壓力會加重下背痛。德國貝特爾斯曼基金會進行的研究認為,預防腰背痛應該從頭腦開始,患者應該保持樂觀、積極狀態,保持運動以及積極思考。

4. 減重:經常搬重物容易腰背酸痛,身上多背幾十公斤體重的人也是如此,減重能減輕身體脊椎的負荷量。

5. 保暖:應注意氣候變化(溫度下降或下雨),隨時保持身體的溫暖。

6. 睡眠:建議晚上11點前就寢;選擇合適軟、硬適中的床墊。

7. 飲食:
若氣候變冷,濕度增加,腰背酸痛症狀就隨之加重的患者,應該在飲食上少吃冰冷食物,冰箱拿出來的東西一定要退冰或加溫再吃。

2016年11月12日 星期六

用手機連結網路掛號&目前看診進度

用手機要如何網路掛號和查詢目前看診號?

在宏昌中醫診所的Line@首頁(服務項目),提供方便的路徑,讓你可以輕鬆點擊,連結到該資訊頁面。

------------------------

手機點選此連結,http://line.me/ti/p/%40xhb8571v ,將宏昌中醫診所加入你的LINE@好友。

進入診所LINE@主頁:提供網路預約、看診進度查詢、活動公告、即時資訊...

2016年7月13日 星期三

宏昌中醫診所LINE官方帳號開張囉!


宏昌中醫診所LINE官方帳號開張囉!

★好友強烈募集中★

不定期發佈診所最新資訊&健康衛教

想知道診所最新資訊記得一定要加入唷!

提供以下三種方法,將宏昌中醫診所,設為你的LINE好友!

1. ID搜尋 @xhb8571v 加入好友(※ ID搜尋時前面務必輸入“@”,才能搜尋到LINE@帳號。)

2. http://line.me/ti/p/%40xhb8571v ,用手機點選此連結,即可加入好友。

3.透過手機,直接掃描下圖的QRcode,即可加入好友。

2015年6月1日 星期一

吹風機的日常保健功效

「吹風機的日常保健功效」這一個主題,之前鄭醫師曾經在「台北縣立醫院–中醫養生講座」演講過,也曾經投稿在「健康世界雜誌」(2009年5月份的雜誌),曾經有一位朋友特別寫信詢問我相關的資訊,因此鄭醫師就將簡略的概念放在部落格上給大家參考:

一般人想到「吹風機」,就是在洗完頭髮後,用它將頭髮吹乾;吹風機的熱風有局部加熱與乾燥的效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吹風機」還可以作為一種實用的保健小工具哦!!

在開始運用吹風機之前,要特別注意安全事項:

1、 使用吹風機應與皮膚保持適當距離,溫度與風量可依個人感受作適當調節。
2、 使用吹風機,需不斷更換吹風部位,避免因溫度過高而燙傷皮膚。尤其是老年人、小孩子,使用上更需特別注意安全。

接下來,要介紹幾種「吹風機」日常保健的方法:

預防與治療感冒:主要是針對受風寒、淋雨所引發的初期感冒症狀時,通常伴隨頭暈、頭重、頭頸部緊繃、輕微畏寒等,這時候可以用吹風機對著「太陽穴」「大椎穴」「風池穴」部位吹送熱風,或者由頭頸部緊繃處吹到兩側肩膀,直到身體微微發熱為止,通常對受風寒的初期感冒症狀有立即舒緩之感受。



2014年9月22日 星期一

血壓小常識

心臟收縮時血管內壓力較高,此時所測得的血壓稱為收縮壓(俗稱高壓),心臟舒張時壓力較低,此時所得的血壓稱為舒張壓(俗稱低壓)。

高血壓的種類

 
1.原發性或稱特發性高血壓:
真正原因不明,可能與遺傳、情緒、鹽份、內分泌、環境等有關,大多數患者都在55歲以前就發生,舒張壓人多在95-120mmHg 之間,常有家族病史。

2.續發性高血壓:
可以找出引起高血壓真正的原因,常見的有:
(1)腎性高血壓:多因腎臟病所引起的高血壓或腎動脈異常造成。
(2)內分泌系統引起的高血壓:如副腎皮質或髓質發生腫瘤所引起的高血壓或甲狀腺機能亢進或低下…。 



測量血壓注意事項:

1.衣服不可太厚,若衣服不會太厚則保持衣服平整即可,不需將衣服捲起。

2.手臂盡量與心臟同高,採最輕鬆舒適的姿勢。

3.測量兩次血壓之間需間隔休息5分鐘,取兩次數值中較高的為準。

4.測量手臂以慣用手測量為先。


高血壓非藥物治療:BMI=體重(kg)/身高2(m)

2014年4月18日 星期五

保肝六大守則

根據衛生署所公佈的統計資料顯示,B型肝炎帶原比率約在16%左右,也就是約有360萬人以上有潛在性肝病的危機,因此台灣可以說是肝病的「疫區」。因此許多人聞肝病而色變,恐慌之餘,便容易聽信一些似是而非的觀念,反而作出危害肝臟的事情。

其實,肝病重在平時的保養:「生活作息正常、不熬夜、不吸煙、不喝酒、注意飲食衛生、少油膩、多蔬果、心情愉快、規律的運動習慣」;這些「保肝守則」看似老生常談,但其實養生保健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才會發揮效果。我們以中醫理論為基礎,配合現代研究資料,提出「保肝六大守則」,供大家參考。

保肝守則1:規律作息、不熬夜

熬夜傷肝,依中醫理論:人體氣血循環在晚上11點到1點間走到膽經,1點到3點走到肝經,所以人在11 點就要上床躺臥休息,讓全身的血液能回到肝來進行代謝與更新,即是中醫的「涵養肝陰」,因此,避免熬夜才不會造成「肝陰」的耗損。

保肝守則2:不喝酒、不抽煙


飲酒傷肝,本草備要:「酒過飲則傷神耗血,損胃爍精,動火生痰,發怒,生溼熱諸病。」酒精本身會直接或間接損傷 肝細胞, 導致肝的纖維化,甚至會提高肝硬化或併發肝癌的機率。若因酗酒導致的肝病,就是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有三個階段,初期只是脂肪肝,再來會進展到酒精性肝 炎,或者甚至是到了肝硬化與肝癌的地步,所以有肝病的人應該完全戒酒。

研究發現,有抽菸喝酒習慣的B型肝炎帶原者,罹患肝癌的危險性,比一般不抽菸、不喝酒的帶原者高4~5倍,抽菸喝酒習慣還會增加發生肝硬化的危險性。因此,戒煙戒酒是避免肝病進一步惡化的有效方法。

2014年4月12日 星期六

「腳抽筋」的緩解與預防的方法

「夜間小腿抽筋」緩解方法:

1、抓腳趾、肌肉伸展法:不管是運動或是睡眠時,發生小腿抽筋的時候,可以立即伸手抓緊抽筋那一腳的腳趾,腳尖儘量向上翹、腳跟儘量下蹬,同時用力伸直膝關節,這個方法可以讓攣縮的腓腸肌立即伸展,小腿抽筋馬上就可以緩解。

2、交叉舉手臂法基本原則:右小腿抽筋,則高舉左手臂;左小腿抽筋,則高舉右手臂。如果輕輕舉起手臂的話,效果是不會出來的,還要一點小訣竅。

★訣竅:將手臂舉高之後,還要感覺手臂被拉伸,牽動到整個身體被拉伸;或是順著手臂舉高的動作,拉伸到整個身體的感覺。

3、人中按壓法 :小腿抽筋時,可以立即按壓上嘴唇的人中穴(位置在:上嘴唇正中,靠近上方處),按壓之後,腓腸肌的痙攣會逐漸鬆弛,疼痛會緩解。

4、腓腸肌神經根按壓法 :在膝關節內側,有一個地方是腓腸肌頭的附著點,通往腓腸肌的神經根就在這裡面。所以當小腿抽筋時,用手指摸索膝關節內側有一條硬而突起的肌肉,然後用力對此處按壓,主導興奮的神經就會鎮靜下來,小腿痙攣的情形就會停止。

其實,鄭醫師最推薦的是 1、2二種方法,簡單又實用,而且經過多位患者朋友的印證,都說有效哦~~而 3、4種是鄭醫師參考一些中醫期刊的方法,應該也是有效,不過還沒有實際的印證經驗。大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覺得簡單的方法來運用。

如果你有小腿抽筋的困擾,使用過1、2、 3、4種方法或是其他特殊的方法,來緩解小腿抽筋,請麻煩跟鄭醫師說一下效果如何,或是直接回覆在部落格跟大家一起分享哦!

2014年4月3日 星期四

夜間小腿抽筋原因

「夜間小腿抽筋」是指在夜間睡眠的時候,突然發生小腿抽筋的情形。醫學上稱之為「腓腸肌痙攣」是痙攣性疼痛中最常見的一種,其特點是「腓腸肌」突然發生的強直性、疼痛性的痙攣,持續時間大多由數秒鐘至數分鐘不等。

夜間發作的小腿抽筋與下列因素有關:

 1、過度疲勞:腿部肌肉的運動量過大或用力過度而造成肌肉過度疲勞,夜間時肌肉緊張狀態未得到緩解,加上乳酸等代謝產物未能及時排除,便容易引起小腿抽筋的現象。一般發生於登山縱走、部隊行軍、長時間行走、騎單車之後。

2、脫水、電解質不平衡:當身體大量出汗,造成血液中的鹽份流失、電解質濃度降低,容易引起小腿肌肉痙攣。例如打籃球、激烈運動後大量出汗之後。
補充說明:運動飲料含有水分、電解質,不過太甜了,建議稀釋後飲用,約一份運動飲料配上三份白開水,這樣喝起來就不會太甜,也不會越喝越渴。
 3、寒冷刺激:夜間睡眠時,腿部受涼、受寒容易引起腿部肌肉痙攣。例如:睡眠時冷氣、電風扇直接對著腳部吹。

4、低血鈣症:當體內鈣離子濃度過低時,神經肌肉接合的興奮值降低,低於正常強度的刺激即能引發神經肌肉興奮,容易產生異常的肌肉收縮,引起腓腸肌痙攣。這種情況多見於缺鈣的孕婦與骨質酥鬆症的老年人。

5、血流阻滯:對於腿部靜脈曲張或腿部動脈血管硬化的朋友,如果睡覺時長時間保持某種姿勢不動,腿部血液迴圈會受阻不暢,造成血流淤滯,造成局部組織缺血缺氧,代謝產物不能被及時帶走,當達到一定濃度時,就會刺激肌肉收縮,造成腿部肌肉的痙攣現象。

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針灸治療,注意事項!

針灸治療前:

1.為了減少受到細菌感染,就診前請保持自身的清潔衛生。最好能先沐浴、穿著乾淨衣服前來就診。

 2.儘量穿著寬鬆衣褲。女性最好穿著兩件式衣服(非整件式衣裙)、背心式內衣,不要穿緊身褲襪。

3.過度疲勞、運動後喘息未定、飢餓或過飽、內急時,皆不宜針灸。 

4.心情儘量放輕鬆,保持愉快情緒,不必緊張。

5.糖尿病、血液不易凝固疾病、心臟病、裝有心臟節律器的朋友,請事先告知醫師。

針灸治療時:(慎防暈針) 

1.治療過程中,如果感到不適,例如:頭昏眼花、噁心、想吐、冒冷汗、心悸、口乾、呼吸短促困難等現象時,應立即告訴醫護人員,這可能是「暈針」的前兆。只要經過適當處理,暈針現象很快就會消失,而且並不會留下後遺症。

2.治療當中,不要隨便移動身體或改變姿勢,以免造成針身彎曲,不易拔出。儘量保持最舒適的姿勢,行動不便患者,請家屬一同照護,隨時注意安全。

3.治療當中,對針刺部位感到疼痛不適,或對艾灸的熱度、 電針的電流強度無法忍受時,應立即告知醫護人員。

2013年12月4日 星期三

針灸可以治療什麼疾病?

在中醫門診中,常常會有患者問我:「針灸可以治療什麼疾病?

其實,針灸的適用範圍相當廣泛,就連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曾經公佈針灸治療的適應症哦! 在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有一份報告:“針灸臨床研究報告的回顧與分析” (Acupuncture: Review andAnalysis of Reports on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英文版的,共有87頁,其中就有提到針灸的適應症。

我們在此就不一一詳列出所有的適應症,僅就臨床常用的針灸治療項目在此分大家分享。

1、痛症: 關節疼痛,肌肉酸痛,頭痛,偏頭痛,三叉神經痛,網球肘,肩頸痛,五十肩,媽媽手,手足麻木,腰背痛,坐骨神經痛,扭拉傷,退化性膝痛,神經肌肉痛,運動傷害等。

2、耳鼻喉疾患: 梅尼爾氏症候群,耳鳴,過敏性鼻炎,神經性重聽。

3、腸胃系統: 胃痛,消化不良,脹氣,食慾不振,消化性障礙等。

 4、呼吸系統: 氣喘,咽喉炎,氣管炎等。

5、精神系統: 失眠焦慮,精神官能症,神經衰弱,性機能障礙等。

6、神經系統: 中風後遺症,顏面神經麻痺,肌肉萎縮,神經功能障礙等。

7、皮膚系統: 青春痘,帶狀疱疹後疼痛,過敏性皮膚炎,全身癢。

8、婦科系統: 痛經,月經不調,經前症候群,更年期障礙等。

9、其它: 減肥,長高,假性近視等。

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老年人「夜尿」的困擾

案例:一位85歲的老伯伯,因為「夜間頻尿」來就診,傾訴一個晚上夜尿多達6、7次,平均1個小時就要起床一次,嚴重影響睡眠品質,而且伴隨有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的症狀。經過鄭醫師診察後發現:老伯伯是因為「腎虛」所導致的「夜尿」,中藥處方以「補腎、固澀」為主,經過3周的中藥治療後,夜尿減少至 1-2次,睡眠品質明顯改善。

在中醫門診中,常常有老年人因為「夜間頻尿」而前來就診。這些老年朋友每個晚上少則2-3次,多則7-8以上,睡眠因為「頻頻起床尿尿」而中斷,嚴重影響睡眠品質,而且還可能因為起床過程受涼感冒或是不小心跌倒,嚴重者甚至容易誘發心血管病症(例如:腦中風、心肌梗塞等)意外。

西醫的觀點

「夜間頻尿」的醫學定義是夜間起床上廁所的次數超過二次(含)以上。夜間頻尿的原因相當多,主要為泌尿道感染(例如:膀胱炎、尿道炎、攝護腺炎等),還有一些非感染性的原因,例如膀胱的機能問題。

中醫的觀點

中醫理論認為:「腎主藏精、主水、主納氣,能升清降濁,與膀胱共同協調水液代謝平衡。」

老年人夜間頻尿主要為「腎氣虛衰,攝納無權」所致,有一些老年朋友還兼夾有脾氣虛弱、心氣不足、氣滯血瘀等問題,要依個人體質狀態不同而有不同治療方法。

「夜間頻尿」日常注意事項:

1、睡前1-2小時應儘量避免飲用過量的水、茶水、飲料。

2、起床上廁所需要注意身體保暖,多披一件外套,避免受涼、感冒。

3、夜間起床一定要開燈,避免因摸黑走路、踢到障礙物而跌倒受傷,要知道「年紀大不耐摔」,很容易小小跌倒就會造成骨折的嚴重傷害哦!

4、日常飲食避免食用過多生冷、寒涼的蔬果,例如:冬瓜、大白菜、白蘿蔔、絲瓜、椰子水等。建議酌量食用桂圓肉、核桃肉、韭菜等,這些食材有溫陽、補腎氣的效果。

2013年9月15日 星期日

「眼睛吹風流淚」—中醫治療效果佳!

案例一:

廖阿媽,80歲,因為眼睛模糊、怕光、易流眼淚而就診,主訴:視力退化,眼睛常常淚汪汪,怕光嚴重,連看電視都沒有辦法連續超過10分鐘,就覺得眼睛酸澀難耐,眼淚也會不自覺流下來,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經臨床診斷為「腎虛型」眼睛退化,經針灸一個療程(六次),不僅眼睛流淚情形改善七成,甚至可以連續看電視達 2小時之久,目前仍持續積極治療中。

案例二

林女士,65歲,眼睛因睫毛倒插開刀後,眼睛就十分敏感,吹風則眼淚直流,經診斷為「腎虛、肝熱兼夾風邪」,經中醫針灸及處方治療2周後,吹風流淚症狀即明顯改善。

中醫典籍《黃帝內經》提到:「目者,五藏六腑之精也」。人體臟腑的氣,可以透過經脈能夠上通於眼睛;因此眼睛的各種不舒服症狀,往往跟身體的臟腑機能(肝、心、脾、肺、腎)、十二經絡(與眼睛相關的經絡主要為膀胱經、三焦經、膽經、胃經)有所關聯。

眼睛的問題主要與臟腑中的肝、腎相關,年輕人主要與「肝火旺」有關,中老年人大多為「腎虛」型的。另外,也有一些眼睛的問題,是經絡循行(常見的為膀胱經、三焦經、膽經、胃經)的問題,這時候就要透過針灸經脈的方式來治療。

因此,一般常見的視力退化、模糊、眼睛乾澀、酸澀、吹風流淚等問題,可以透過中醫「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式(診察),找出這些眼睛症狀背後的原因(判斷),再從患者體質加以調理改善(治療)。

祝福大家都有一雙 明亮的「靈魂之窗」哦~~

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

眼睛退化的日常保健

在中醫門診中,常常可以見到視力退化、模糊、眼睛乾澀、酸澀、疼痛、眼睛流淚等患者,除依照患者個人的體質診斷來加以中藥處方、針灸治療之外,還可以運用三種簡單的「眼睛日常保健」的方法,來寶貝你的「靈魂之窗--眼睛」哦!

一、穴位按摩保健法

眼睛附近有很多穴道,只要常常去按摩,對舒緩眼睛的疲勞很有幫助。按摩之前切記先把手洗乾淨,以免把細菌帶進眼睛;另外要提醒大家,眼睛部位按摩以不壓迫眼球為主,以免造成眼睛的傷害哦。

攢竹穴:
位於眉頭凹陷處
以雙手拇指或食指,分別輕輕按揉(或繞圈圈)眉頭凹陷處的「攢竹穴」30秒,力度不宜過重。

睛明穴:
位於眼內角凹陷處
以雙手食指,分別在眼內角上方凹陷處的「睛明穴」按揉30秒,以按壓部位產生輕微酸脹感為宜。

瞳子顟穴:位於眼外角,眼眶骨外側凹陷處
以雙手食指中指,分別按在左右眼眶骨外側凹陷處的「瞳子顟穴」,持續按揉30秒,以按壓部位產生輕微酸脹感為宜。

四白穴:位於眼珠對下的眼眶骨凹陷點上
以雙手食指,分別按在左右眼眶骨的「四白穴」上,持續按揉30秒,以按壓部位產生輕微酸脹感為宜。


二、眼睛保健運動法
四肢的肌肉需藉助伸展運動去舒展,眼睛也需要眼睛保健操去伸展眼球周圍的肌肉,讓眼部肌肉放鬆。

步驟一:緊閉雙眼3秒。

步驟二:面部保持不動,眼睛向上、下、左、右的方向各看3秒。

步驟三:閉起眼睛及嘴巴,以鼻子深呼吸3秒鐘。

步驟四:接上一步,將眼睛瞪大,然後由嘴巴用力呼氣3秒鐘。


三、熱敷、冷敷眼睛,能解除眼睛疲倦

將乾淨的熱毛巾,輕輕置於雙眼上(當然,眼皮是要閉起來的)。

毛巾變涼的話,再放在熱水中泡暖,重複上述過程。

如果眼睛有充血、熱熱脹脹的感覺時,便可以用毛巾沾冷水,冷敷眼部。

一般人也可以冷敷、熱敷交替使用。

2013年9月4日 星期三

健康減重法


健康減重法:

大多肥胖者是因為『基本體質』加上『生活飲食習慣』偏差,導致臟腑功能不平衡而形成代謝不良的肥胖體質。

減重的朋友常會有『越減身體越虛』、『越減反而越 胖』的困擾,這是因為沒有對症下藥,沒有糾正錯誤的生活飲食習慣所致。只有找出臟腑不平衡處,做好肥胖體質調理,才能達到『減重瘦身不復胖』、『越瘦越美 越健康』的目標。

減肥沒有仙丹,但是有方法、有紀律、有藥物的輔助。減重也不是越快越好,還要注重身體健康,我們建議的健康減重法,一個月大約瘦2-4公 斤就好。


減肥與飲食:

正常的減肥方法一定要適度的控制飲食。

世界上的減肥飲食只有兩種:

1.營養師減肥法:每天只攝取所須熱能的2/3,男性每天須1800~2000大卡,規定攝取1200~1500大卡,女性每天須1500~1600大卡,規定攝取1000大卡。此飲食控制減肥一定有效,但80%不會成功,因為真的太餓。

2.每天攝取所須熱能,衛生署建議為1700~1800大卡,不會胖,也不會瘦,然後服用調整個人體質的減重中藥,而達到減肥的效果(本診所採用)

附註:所有的減肥方法,都是需要適當的飲食管控的,千萬不可以暴飲暴食哦!肥胖與運動:(建議每天慢跑20~30分鐘)

運動與飲食控制在減重的角色大約是 3 : 7,一開始飲食控制在減重的角色是比較重要的,而運動是比較次要的,但是一但飲食控制到一定程度,運動的角色就慢慢凸顯出來,而且運動的效果需要一段時間 的持續,不是運動個兩三天就會有效果出來的!運動對於減重雖然不像飲食控制那樣明顯,卻對身材的調整、體能的提昇極為重要。

2013年9月1日 星期日

惱人的五十肩


五十肩:  

五十肩又稱「冰凍肩」或「粘黏性肩關節囊炎」。是肩部軟組織及關節囊腔受損的通稱,好發於五十歲以上的人。

五十肩的症狀:

第一期(急性期)症狀為紅腫熱痛、肩部會感到疼痛。

第二期(沾黏期)因發炎加上不動,使得受傷的組織,關節囊的纖維沾黏,因為關節肌腱沾黏而活動受限。

第三期(緩解期)此時發炎雖逐漸退去,但是關節囊已經沾黏、攣縮,沾黏關節活動受限,肩關節四周軟組織纖維化, 甚至肌肉萎縮。疼痛感覺雖減弱, 但雙手已無法舉起。因為關節囊已經沾黏、攣縮了,所以不動到肩膀通常不痛,一旦要硬拉到底就產生劇痛。 


五十肩的檢查:

被動運動時,肩部活動角度是否受限,來診斷是否為五十肩。檢查範圍包括下列三種,一是抬高手臂,看看手臂能不能舉高貼到耳朵,二是將手臂伸到背後,看看能不能觸摸到對側肩胛骨下緣,三是將手臂橫過胸前,搭在對側肩上,看看手肘能不能貼在胸骨正中線上。 



五十肩的治療: 依據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治療方法:

急性期紅腫熱痛症狀明顯時,主要針灸穴位疏通經絡,配合清熱、理氣、活血中藥為主,推拿傷科手法則需輕柔,以舒緩肌肉緊繃為主。

第二期之後開始出現肩關節沾黏,需加強體質調理,疏經通絡,祛風寒濕痺,調理臟腑虛損,並施以針灸治療及傷科推拿手法加強療效。
 

五十肩的自我保健:

不可以因為怕痛而不痛,也不可以過度的運動,造成進一步的組織損傷。要掌握輕、柔、慢的原則,再配合幾個復健動作可以加速改善五十肩:

1、鐘擺運動:
上身微彎,雙腿分開一前一後,患側上肢自然下垂,手臂做(前後運動、左右擺動、順時鐘旋轉、逆時鐘旋轉)運動。

2、爬牆運動:

a、面向牆壁,用手指向上爬動,逐漸抬高手臂,同時身體移動靠牆,至不舒適為止,然後將手放下。
b、做側向牆爬牆運動。

3、摸耳運動:患側手臂抬起,向後通過頭頸,向對側耳朵。

4、擦背運動:

 
將一毛巾或繩子置於背後,患側在下方(臂部),健側在肩上,分別抓住毛巾或繩子兩端,做似擦背上下滑動。

2013年8月25日 星期日

漫談月經週期(下)

接續:漫談月經週期(上)

月經的量通常是第一、二天較多,然後逐漸減少,在七天以內應完全收縮乾淨。

◆月經的量過多,或是越來越少,都是異常的現象,

尤其是月經量太多,要小心骨盆腔的病變,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等;

◆月經過少,則大多是卵巢功能不足,可能的原因有:

1.長期生活型態不正常,例如:長期熬夜。

2.長期服用避孕藥,因為藥物能抑制排卵,卵巢分泌的雌激素逐漸減少,子宮內膜缺乏雌激素的影響而變薄,所以月經量逐漸減少,經期縮短。

3.大病久病之後,耗傷陰血。

不管原因為何,月經量過多會導致大量的失血而造成貧血,而月經量過少則是閉經的前兆,應該加以重視,且以中醫調養後皆可獲得令人滿意的療效。

★經前症候群

很多人在月經來臨前一週、或前兩三天,在生理上會出現發少腹悶痛、腰酸、頭痛、青春痘、胸部腫脹、腹瀉、水腫等。在情緒上也較易易發怒、暴躁、敏感,甚至失眠、焦慮等。但只要月經一來,這些情況就自然消失了,這是因為黃體素在月經來臨前會達到最高點,而在月經來臨時結束,這些種種不適稱為經前症候群(PMS:Pre-Menstrual Syndrome)

經前症候群的病人,在中醫的辨證上大多屬於肝郁化火型,這時除了借助中藥的幫助以外,也要學會放鬆心情,並在經期來臨之時,盡量飲食清淡,禁冰品、冷飲,勿食用烤、炸、辣,則可以幫助您渡過惱人的經前症候群。

月經來臨時,一般人會有下腹部悶脹感,或是輕微的腰酸,這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痛到需吃止痛藥、或者痛的程度愈來愈大,還是本來不痛,後來卻會痛,這都不正常。

★痛經

痛經可能是前列素分泌過旺,月經來時嚴重刺激子宮收縮,造成疼痛,或是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骨盆腔充血嚴重等等,只要在月經來臨之前到月經來臨的第 一、二天服用針對痛經的中藥,月經淨後再持續調理,便可以減緩每個月痛經的症狀,切勿過度依賴止痛藥而忽略了身體發出的警告訊號。

最後,要提醒大家,不是所有的月經失調都要吃四物湯或進補,尤其是長子宮肌瘤或是有子宮內膜異位的女性,吃補會讓充血更嚴重且更痛,中醫一般治療的原則是「寒者熱之,熱者寒 之,溫者清之,涼者溫之」,所以即使是普遍的四物湯,都要經由辨證後才能食用。

還有,月經一般的飲食原則就是不要吃冰,以免冷溫度刺激子宮收縮,增加疼痛, 另外就是飲食盡量清淡,若欲食補,就可以諮詢您的中醫師,這樣,您就會有一個容易相處的「好朋友」了!

2013年8月21日 星期三

漫談月經週期(上)

「我的月經比上次晚了三天,這樣正常嗎?」

「我的月經每次來都肚子痛,月經來是不是本來就會肚子痛?」

「月經來的時候脾氣會特別暴躁,這要吃藥嗎?」

各式各樣關於「好朋友」的問題,想必都曾經在女性朋友的腦海中盤旋, 然而,在知道自己的月經是否正常之前,你得先對自己有點基本的了解:

◆您知道自己的月經週期是幾天嗎?

所謂的月經週期天數,指的是您月經來的第一天,到下一次月經來的第一天,這之間的天數。

◆您知道自己上一次月經來的日期嗎?

知道您上一次月經的日期?在醫師的診斷上,是一件重要的事喔!

◆您觀察過自己的月經嗎?

顏色是否特別暗沉,或特別鮮紅?有血塊嗎?量多還是量少?

月經正不正常,在很多時候,是自己與自己比較的,你會有自己的週期, 一般來說,月經週期大約是26-40天,而所謂的月經準不準,就是在月經週期上再給予七天的彈性,不管是早到或是遲至,只要不要超過七天,基本上都是可以接受的。

不規則的月經與生活型態及工作壓力有很大的關係, 因為掌管月經周期的荷爾蒙最高控制中心,在腦中的下視丘,因此緊張、壓力大、換工作、考試、失戀等,都會造成內分泌的失調,也因此會有人一個月來兩次月經,也有的人甚至兩個月都沒有來月經。

對於一個月來兩次月經的人,首先要鑑別是月經先期還是排卵期出血, 排卵期出血的特徵是經來量少,只有點滴出血,而且來的時間在正常月經來的第1天往後算的第12-15天。

然而,不管是月經先期或排卵期出血,都應該以藥物調理,並且避免熬夜及嘗試舒緩自己的壓力。 而月經後期的原因就比較複雜,有的還伴有月經量減少的問題,但不管是什麼原因造成月經後期,都應該在發現月經晚七天以上時,便立即找醫師診治。

月經後期是一個警訊,若放任它一直延遲,或總要依賴施打催經針,日久甚至造成閉經、不孕,這都是不好的。

接續:漫談月經週期(下)

2013年8月7日 星期三

腰酸背痛的原因與中醫治療

腰背部酸痛的原因
仔細探討腰背酸痛的原因,發現可能引起的原因相當多。

例如:長時間維持固定的姿勢,不當坐姿、不當站姿、或不當的睡眠姿勢,長時間維持前傾或彎腰的姿勢等。有些是突發性的扭傷、拉傷;例如:運動傷害、跌倒、不正確的提舉動作等。有些是因為缺乏運動,肌肉張力不足,或是體重過重所引起。有些是媽媽族,當懷孕或抱小baby時,體型或重心的改變所導致的產後腰酸、腰部酸痛。還有一些是因為脊椎側彎、骨盆位置傾斜、長短腳等骨骼結構不正所導致的長期腰酸。


下列幾種病患約佔了腰背酸痛80%以上的比例:

1.因為長期姿勢不當、外力引起的扭拉傷或挫傷,造成腰肌損傷,使得氣血運行不暢的腰背酸痛,症狀以「痛」為主,常會有局部壓痛點,或因某個動作而更痛。

→→治療會以活血化瘀,行氣消腫止痛為主。

2.因為年老身體衰弱、勞動過度、房事過度,或婦女產後腰酸,導致腎氣虛虧,筋骨濡養不足造成的腰背酸痛,主要症狀是不堪久站、久坐,也走不久,症狀以「酸」為主,勞累則症狀明顯加重。

→→治療以補腎、強筋、壯骨為主。

3.因為衣著濕冷、臥榻寒濕(例如:住在坑道、地道、山洞,之前就有幾位患者因外島當兵,住在坑道中1-2年)、外受風寒侵襲的下背痛,中醫會認為是寒濕之邪使氣血循環阻滯。

→→治療以溫通經絡、散寒祛濕為主。

4.最後,有一些患者是因為脊椎側彎、骨盆位置傾斜、長短腳等生理結構不正。

→→依據患者腰痛嚴重程度、部位,分別搭配中醫整脊、推拿手法調整結構,針灸疏通經絡、舒緩肌肉,並搭配復健運動來強健肌力、鞏固療效。

當然,有些患者是兼夾兩種以上的原因,所導致的腰酸背痛,這時候就要由醫師詳細診察、判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