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穴位按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穴位按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5月28日 星期五

什麼是媽媽手?



什麼是媽媽手?

「媽媽手」(deQuervain’s tendinitis)主要是由於拇指基部的肌腱(外展拇指長肌,伸拇指短肌),因拇指的伸展與外張動作重複次數太多,或用力過度,導致手腕部位的肌腱滑膜,及支持帶出現增厚性變化所引起。
不斷的刺激使得肌腱旁的腔室腫脹、變形,因此使得肌腱「滑行」困難。由於腫脹使得腕部拇指側疼痛及壓痛。當握拳時、用力握物時、或扭轉腕部運動時,常可引起此症狀。
最常見於年輕的媽媽,因常常抱嬰兒而造成此種情形,這也是「媽媽手」名稱的由來。

常見症狀:

媽媽手的症狀,主要出現在近手腕處的大拇指側,該處會出現無法出力或持續疼痛、壓痛,同時會合併緊繃、局部腫脹等症狀,尤其是清晨起床時最感疼痛; 最主要的症狀就是拇指基部近腕部的疼痛。此疼痛可延伸至前臂。拇指及腕部活動受限,握力及指力皆有影響。也可影響到附近皮神經,造成拇指背側及食指的麻 木。

怎麼知道自己得了媽媽手:

將拇指用另4指握住後,腕部向小指側方向彎曲可引起劇痛,即可診斷出「媽媽手」(deQuervain’s tendinitis)。

媽媽手的治療:

1.針灸治療:循經取穴,常見的例如:大腸經、三焦經(曲池、手三里…)等,或使用激痛點治療,以及使用內科針法等,通常可取得不錯的效果。
2.傷科手法治療: 傷科手法的治療,具有疏通經絡、理氣活血的效果,在改善媽媽手有一定的幫助。
3.藥物治療:根據中醫辨症論治,依照不同體質,給予專屬個人體質的藥物治療,可更快速且根本的治療此症。

媽媽手的平時保健:

媽媽手除了急性的扭拉傷造成之外,大多是因為不當的姿勢、長時間以同一姿勢使力、反覆的動作等造成,所以平時應多注意使力的姿勢,以較輕鬆舒服的姿勢使力,避免過多反覆的動作,多休息讓疲勞得以恢復,如此可避免媽媽手的產生。

2018年9月8日 星期六

腰背酸痛的保健與預防

「腰酸背痛」是臨床上常見的問題,今天鄭醫師就「預防、保健」的觀點,跟大家分享一些觀念,希望大家可以遠離「腰酸背痛」的困擾。

腰酸背痛的日常小建議

1. 適當的休息、舒緩:不要維持固定姿勢太久,增加工作之間的休息次數,盡量每小時休息1-2次,並且做伸展運動5到10分鐘,尤其加強頸、肩、腰背部的肌肉放鬆。理論上,伸展運動以工作姿勢的反方向動作為主,例如:擴胸、伸展背肌與腹肌、活動腰部等。

2. 運動:要減少腰背酸痛的根本解決之道,可以透過腹、背肌的訓練,維持肌肉彈性和力度增加脊椎穩定度。例如:瑜珈、太極、游泳等。

3. 壓力:現代研究顯示:壓力會加重下背痛。德國貝特爾斯曼基金會進行的研究認為,預防腰背痛應該從頭腦開始,患者應該保持樂觀、積極狀態,保持運動以及積極思考。

4. 減重:經常搬重物容易腰背酸痛,身上多背幾十公斤體重的人也是如此,減重能減輕身體脊椎的負荷量。

5. 保暖:應注意氣候變化(溫度下降或下雨),隨時保持身體的溫暖。

6. 睡眠:建議晚上11點前就寢;選擇合適軟、硬適中的床墊。

7. 飲食:
若氣候變冷,濕度增加,腰背酸痛症狀就隨之加重的患者,應該在飲食上少吃冰冷食物,冰箱拿出來的東西一定要退冰或加溫再吃。

2014年4月12日 星期六

「腳抽筋」的緩解與預防的方法

「夜間小腿抽筋」緩解方法:

1、抓腳趾、肌肉伸展法:不管是運動或是睡眠時,發生小腿抽筋的時候,可以立即伸手抓緊抽筋那一腳的腳趾,腳尖儘量向上翹、腳跟儘量下蹬,同時用力伸直膝關節,這個方法可以讓攣縮的腓腸肌立即伸展,小腿抽筋馬上就可以緩解。

2、交叉舉手臂法基本原則:右小腿抽筋,則高舉左手臂;左小腿抽筋,則高舉右手臂。如果輕輕舉起手臂的話,效果是不會出來的,還要一點小訣竅。

★訣竅:將手臂舉高之後,還要感覺手臂被拉伸,牽動到整個身體被拉伸;或是順著手臂舉高的動作,拉伸到整個身體的感覺。

3、人中按壓法 :小腿抽筋時,可以立即按壓上嘴唇的人中穴(位置在:上嘴唇正中,靠近上方處),按壓之後,腓腸肌的痙攣會逐漸鬆弛,疼痛會緩解。

4、腓腸肌神經根按壓法 :在膝關節內側,有一個地方是腓腸肌頭的附著點,通往腓腸肌的神經根就在這裡面。所以當小腿抽筋時,用手指摸索膝關節內側有一條硬而突起的肌肉,然後用力對此處按壓,主導興奮的神經就會鎮靜下來,小腿痙攣的情形就會停止。

其實,鄭醫師最推薦的是 1、2二種方法,簡單又實用,而且經過多位患者朋友的印證,都說有效哦~~而 3、4種是鄭醫師參考一些中醫期刊的方法,應該也是有效,不過還沒有實際的印證經驗。大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覺得簡單的方法來運用。

如果你有小腿抽筋的困擾,使用過1、2、 3、4種方法或是其他特殊的方法,來緩解小腿抽筋,請麻煩跟鄭醫師說一下效果如何,或是直接回覆在部落格跟大家一起分享哦!

2014年4月3日 星期四

夜間小腿抽筋原因

「夜間小腿抽筋」是指在夜間睡眠的時候,突然發生小腿抽筋的情形。醫學上稱之為「腓腸肌痙攣」是痙攣性疼痛中最常見的一種,其特點是「腓腸肌」突然發生的強直性、疼痛性的痙攣,持續時間大多由數秒鐘至數分鐘不等。

夜間發作的小腿抽筋與下列因素有關:

 1、過度疲勞:腿部肌肉的運動量過大或用力過度而造成肌肉過度疲勞,夜間時肌肉緊張狀態未得到緩解,加上乳酸等代謝產物未能及時排除,便容易引起小腿抽筋的現象。一般發生於登山縱走、部隊行軍、長時間行走、騎單車之後。

2、脫水、電解質不平衡:當身體大量出汗,造成血液中的鹽份流失、電解質濃度降低,容易引起小腿肌肉痙攣。例如打籃球、激烈運動後大量出汗之後。
補充說明:運動飲料含有水分、電解質,不過太甜了,建議稀釋後飲用,約一份運動飲料配上三份白開水,這樣喝起來就不會太甜,也不會越喝越渴。
 3、寒冷刺激:夜間睡眠時,腿部受涼、受寒容易引起腿部肌肉痙攣。例如:睡眠時冷氣、電風扇直接對著腳部吹。

4、低血鈣症:當體內鈣離子濃度過低時,神經肌肉接合的興奮值降低,低於正常強度的刺激即能引發神經肌肉興奮,容易產生異常的肌肉收縮,引起腓腸肌痙攣。這種情況多見於缺鈣的孕婦與骨質酥鬆症的老年人。

5、血流阻滯:對於腿部靜脈曲張或腿部動脈血管硬化的朋友,如果睡覺時長時間保持某種姿勢不動,腿部血液迴圈會受阻不暢,造成血流淤滯,造成局部組織缺血缺氧,代謝產物不能被及時帶走,當達到一定濃度時,就會刺激肌肉收縮,造成腿部肌肉的痙攣現象。

2014年3月10日 星期一

合谷內關足三里,日按一遍健全身


「足三里、合谷、內關」為中醫養生之三大要穴。 
對這三個穴位進行按壓推揉,具有疏通經絡,活絡全身氣血的功效。


穴位按摩方法為:

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分別按壓推揉「足三里、合谷、內關」(位置如圖所示),穴位有酸、脹、微痛的感覺,每穴每次大約按壓3-5分鐘,每分鐘按壓推揉15~20次。


內關穴:

女性健康必按穴(位置如圖所示),用拇指指尖或指甲尖分別按壓推揉該穴位,有酸脹微痛感,緩解脹氣、心悸、失眠、痛經。


2013年10月11日 星期五

纏綿難愈的網球肘

沒有打網球為什麼會得網球肘?

網球肘又名「肱骨外上髁炎」,即是俗稱的「網球肘」,好發於手肘外側或肘尖附近,此處是伸腕肌群及伸指肌群肌腱附著處。當急性的扭拉傷、或反覆性的使用特定肌肉群,導致慢性的肌腱損傷,造成該處的發炎疼痛不適,均稱為網球肘,所以不見得一定要打網球的人才會得網球肘

多見於婦女抱小孩時間過長,或做太多前臂用力的家務,如反覆搓洗衣物、手提過重的菜籃等,造成手腕、手肘、肩關節過度使用,以致肘關節外側、近肘尖處肌腱發炎。當握拳或提重物時,則痛如刀割,嚴重時,連拿鍋剷、掃把、 扭毛巾都會有撕裂疼痛感;此症狀與網球選手訓練過度,或姿態不良造成的疼痛相同,所以又稱為「網球肘」。

網球肘的症狀:

主要就是手肘外側或肘尖附近出現熱、腫、痛現象。診斷時通常會在該患找尋是否有壓痛點或在患者做伸直、伸腕動作時施加阻力看看有沒有疼痛反應。

網球肘的治療:

治療網球肘,首要就是多休息,避免過度使用患處肌肉;中醫治療網球肘先檢查有無頸胸椎、肩胛、肘關節、腕關節的錯位,適當施以傷科整復手法,配合針灸穴位疏通經絡,再根據不同情況、體質施以藥物治療,例如急性期加強清熱理氣活血藥物、慢性期則根據體質施以疏通經絡痺阻、調理臟腑虛損藥物。

2013年9月19日 星期四

「熊貓眼」的形成與消除

有病患詢問了關於「熊貓眼」(黑眼圈)的消除方法,其實「黑眼圈」還真是許多人的困擾,尤其是愛美的女性朋友,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黑眼圈」的形成原因與消除方法。

「黑眼圈」的形成原因

1、長期熬夜的「夜貓族」、工作時間日夜顛倒的「大夜班」朋友,就比較容易有「黑眼圈」的形成。

2、眼睛過度使用的朋友,例如:整天盯著電腦螢幕的上班族、整天上網打線上遊戲的朋友,就容易因眼睛過度疲勞而造成「黑眼圈」。

3、過敏性鼻炎患者:因為鼻竇長期充血,造成眼鼻周遭血液循環不佳所致。

4、慢性疾病患者:例如:慢性肝炎、慢性胃炎、婦科疾病、營養不良、癌症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就容易因為身體虛弱,眼周微循環障礙而有「黑眼圈」。

5、遺傳:一般人較少會認為「黑眼圈」也會有遺傳的,不過鄭醫師在門診曾經遇過一位重度「熊貓眼」朋友,經詢問後才瞭解他們家好幾代都是嚴重「黑眼圈」,而且從小就是這樣,因此鄭醫師才將「遺傳」加入「黑眼圈」的形成原因之一。

「黑眼圈」的消除方法:

一、想要消除黑眼圈,首先要先改善造成「黑眼圈」的原因。

如果你是因為常常上網、打電腦,造成眼睛使用過度,加上經常熬夜而導致「熊貓眼」,那麼就要改變生活的習慣,避免眼睛過度使用、避免熬夜;如果你是 因為長期鼻過敏、鼻塞,那麼就要積極治療鼻子過敏才能改善哦!以此類推,大家可以省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有形成「黑眼圈」的相關條件。

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

眼睛退化的日常保健

在中醫門診中,常常可以見到視力退化、模糊、眼睛乾澀、酸澀、疼痛、眼睛流淚等患者,除依照患者個人的體質診斷來加以中藥處方、針灸治療之外,還可以運用三種簡單的「眼睛日常保健」的方法,來寶貝你的「靈魂之窗--眼睛」哦!

一、穴位按摩保健法

眼睛附近有很多穴道,只要常常去按摩,對舒緩眼睛的疲勞很有幫助。按摩之前切記先把手洗乾淨,以免把細菌帶進眼睛;另外要提醒大家,眼睛部位按摩以不壓迫眼球為主,以免造成眼睛的傷害哦。

攢竹穴:
位於眉頭凹陷處
以雙手拇指或食指,分別輕輕按揉(或繞圈圈)眉頭凹陷處的「攢竹穴」30秒,力度不宜過重。

睛明穴:
位於眼內角凹陷處
以雙手食指,分別在眼內角上方凹陷處的「睛明穴」按揉30秒,以按壓部位產生輕微酸脹感為宜。

瞳子顟穴:位於眼外角,眼眶骨外側凹陷處
以雙手食指中指,分別按在左右眼眶骨外側凹陷處的「瞳子顟穴」,持續按揉30秒,以按壓部位產生輕微酸脹感為宜。

四白穴:位於眼珠對下的眼眶骨凹陷點上
以雙手食指,分別按在左右眼眶骨的「四白穴」上,持續按揉30秒,以按壓部位產生輕微酸脹感為宜。


二、眼睛保健運動法
四肢的肌肉需藉助伸展運動去舒展,眼睛也需要眼睛保健操去伸展眼球周圍的肌肉,讓眼部肌肉放鬆。

步驟一:緊閉雙眼3秒。

步驟二:面部保持不動,眼睛向上、下、左、右的方向各看3秒。

步驟三:閉起眼睛及嘴巴,以鼻子深呼吸3秒鐘。

步驟四:接上一步,將眼睛瞪大,然後由嘴巴用力呼氣3秒鐘。


三、熱敷、冷敷眼睛,能解除眼睛疲倦

將乾淨的熱毛巾,輕輕置於雙眼上(當然,眼皮是要閉起來的)。

毛巾變涼的話,再放在熱水中泡暖,重複上述過程。

如果眼睛有充血、熱熱脹脹的感覺時,便可以用毛巾沾冷水,冷敷眼部。

一般人也可以冷敷、熱敷交替使用。

2013年8月7日 星期三

腰酸背痛的原因與中醫治療

腰背部酸痛的原因
仔細探討腰背酸痛的原因,發現可能引起的原因相當多。

例如:長時間維持固定的姿勢,不當坐姿、不當站姿、或不當的睡眠姿勢,長時間維持前傾或彎腰的姿勢等。有些是突發性的扭傷、拉傷;例如:運動傷害、跌倒、不正確的提舉動作等。有些是因為缺乏運動,肌肉張力不足,或是體重過重所引起。有些是媽媽族,當懷孕或抱小baby時,體型或重心的改變所導致的產後腰酸、腰部酸痛。還有一些是因為脊椎側彎、骨盆位置傾斜、長短腳等骨骼結構不正所導致的長期腰酸。


下列幾種病患約佔了腰背酸痛80%以上的比例:

1.因為長期姿勢不當、外力引起的扭拉傷或挫傷,造成腰肌損傷,使得氣血運行不暢的腰背酸痛,症狀以「痛」為主,常會有局部壓痛點,或因某個動作而更痛。

→→治療會以活血化瘀,行氣消腫止痛為主。

2.因為年老身體衰弱、勞動過度、房事過度,或婦女產後腰酸,導致腎氣虛虧,筋骨濡養不足造成的腰背酸痛,主要症狀是不堪久站、久坐,也走不久,症狀以「酸」為主,勞累則症狀明顯加重。

→→治療以補腎、強筋、壯骨為主。

3.因為衣著濕冷、臥榻寒濕(例如:住在坑道、地道、山洞,之前就有幾位患者因外島當兵,住在坑道中1-2年)、外受風寒侵襲的下背痛,中醫會認為是寒濕之邪使氣血循環阻滯。

→→治療以溫通經絡、散寒祛濕為主。

4.最後,有一些患者是因為脊椎側彎、骨盆位置傾斜、長短腳等生理結構不正。

→→依據患者腰痛嚴重程度、部位,分別搭配中醫整脊、推拿手法調整結構,針灸疏通經絡、舒緩肌肉,並搭配復健運動來強健肌力、鞏固療效。

當然,有些患者是兼夾兩種以上的原因,所導致的腰酸背痛,這時候就要由醫師詳細診察、判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