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中醫婦科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中醫婦科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7月28日 星期四

月經週期療法治療-婦科疾病(一)

◎女性月經週期(Menstrual Cycle )

月經來潮的第一天定為月經週期的第一天,月經的天數大多是3-7天,月經週期平均為28天左右。而根據內分泌的變化,可以將月經週期分為三期:1. 濾泡期、2. 排卵期、3. 黃體期。



1. 濾泡期(Follicular phase):是從月經的第一天起至排卵前這段時間稱為濾泡期,濾泡期的天數在月經週期中變異度最大。在濾泡期的前半期,FSH會緩慢的上升並刺激濾泡成長,分泌雌激素。

2. 排卵期(Ovulatory phase):在排卵前期,黃體刺激素會達到最高點,這個高峰的出現,部分起因於雌激素的正性回饋。當黃體刺激素增加時,雌激素會減少,黃體素會持續上升。黃體刺激素突升會促進濾泡的成熟及排卵。

3. 黃體期(Luteal phase):排卵後原來的濾泡會重組成為黃體。黃體期的天數在月經期中是最固定的,平均大約14天,並在月經前一天結束。

2022年6月27日 星期一

夏季三伏貼


📣
#夏季三伏貼 服務 ~ 開始預約!📣

◎適用對象:
1.過敏性體質(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
2.免疫功能低下、體虛寒者、疲勞倦怠、婦科經痛。
3.筋骨痠痛、手腳冰冷、類風濕關節炎、關節痛。
◎時間:111/7/11(一) ~ 110/08/20 (六) 止。
◎說明:在門診時間均提供三伏貼 敷貼服務,可以選擇其中三次(基本貼)~ 五次(加強貼)來進行穴位敷貼,建議每隔7-10天貼1次。
✅經醫師評估體質,搭配中藥調理,效果更好!
✅敷貼期間,請避免飲酒、生冷、油炸辣食物,以確保療效喔!

#宏昌中醫
🏠 新北市板橋區新海路3號
☎️ (02) 22585969

2022年4月14日 星期四

濕癢難耐~~談白帶

孫慧雯 醫師

透明的、白色的、黃色的、綠色的、褐色的…分泌物
褲子濕濕的…
陰道癢癢的好煩、好不舒服…
下腹悶悶的…
不喜歡和先生〝在一起〞…
這些,是妳的困擾嗎?

一般人在判定白帶時都是以留在褲底顏色作為指標,
但有時是被尿液著色,看起來接近黃色,
有時是因為正處排卵期分泌物較多且濃稠,
但有時確實是一些感染所造成的,你該如何判斷呢?



(一)顏色乾淨、如蛋清狀、量少或     中等沒有特殊的惡臭、不癢:

出現在排卵期前後、可能持續二至三日,這屬於生理性的白帶,是正常的。

(二)帶下清稀如水狀,量多:

白帶量多,屬於中醫的「濕氣太重」,主因有:

1.脾虛:腸胃功能不佳,經常腹瀉。 
2.腎虛:卵巢、子宮功能不佳,常兼見月經失調、腰酸…


水狀、量多的白帶,大多脾腎皆虛,因此常兼見月經異常、腰痠、怕冷、大便稀溏、手腳冰冷這些表現,要忌食寒涼之物,如瓜類、冰品、冷飲。另外要多運動,一方面提升骨盆腔的溫度,一方面增強骨盆腔的循環。

(三)帶下如豆腐渣或淡黃,陰部或癢或不癢:

這種除了脾虛、腎氣虛、有濕氣以外,還有一點火氣。
飲食除了冰涼之品不吃以外,烤、炸、辣也需忌口。
另外不能熬夜!


(四)帶下色黃綠,黏稠,陰部搔癢劇烈:

這種帶下之濕熱狀況又較前述加重,療程相對加長,通常容易反覆感染。
黃綠色的白帶通常與肝經的火氣有關,也就是情緒焦慮、壓力大、睡眠障礙、熬夜、睡眠不足等,都會使症狀更為嚴重,因此有失眠狀況者,要同時治療失眠。


有白帶問題的病人,若症狀延伸至骨盆腔內,還會合併下腹或下腹兩側疼痛及下墜感,甚至有頻尿、腰痠的感覺,此時除了治療白帶,還須用理氣、去瘀藥促進骨盆腔循環。
有此症狀者一定要積極治療,否則長期下來,容易有骨盆腔沾黏、輸卵管阻塞、卵巢囊腫、不孕的併發症

白帶過多患者往往以西醫治療後又反覆復發,
中醫的治療優點在於消炎之外,
還能同時健脾、補腎,以加強陰部的防禦功能,
整個療程約需三個月至半年的調理,病情可不再反覆。

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
除了吃藥調養之外,還要多走動來增加骨盆腔的循環,如此便可大大增強療效喔!

平日保健:

l   內褲以棉質透氣為佳,外褲也應寬鬆舒適,盡量不要穿褲襪、緊身褲

l   平時不用護墊,生理期間勤換衛生棉

l   如廁後,應由前往後擦拭

l   房事前要喝水,房事後要排尿

l   不要坐浴,不要過度清潔陰部及陰道內,會破壞酸鹼值平衡

l   睡眠需充足、勿熬夜、情緒宜舒爽、勿焦慮

l   飲食忌:帶下清稀者 屬寒,忌食冰品、寒涼食物
           
帶下黃稠者 屬熱,忌食辛辣、煎炸燥熱食物

l   穴位按摩:可按摩或溫灸帶脈,中極、三陰交等穴位


2021年9月9日 星期四

痛經!中醫調理有療效


    

痛經是臨床上常見的症狀,從初經剛來潮的少女,已屆生育年齡的熟女少婦,到產後多年尚未更年期的美魔女,都有可能遇到。

    痛經通常出現在月經週期前三天,但也有從排卵期就開始下腹疼痛不適者;疼痛程度不一,有些痛感尚可忍受,有的人會小腹脹刺痛,痛感偶遷延至腰骶部,痛經嚴重者可能伴隨噁心嘔吐,冒冷汗甚至昏厥,影響生活品質與課業或工作表現。


    西醫學觀點,痛經是子宮肌肉過度攣縮,影響周圍正常組織的氧氣供應,引起疼痛或絞痛。痛經可分成以下兩類:

1.原發性痛經

    是指生殖器官沒有器質性病變,月經期間前列腺素分泌,子宮強烈收縮造成下腹痛。常見在初經來潮2-3年內的患者,可能是子宮發育尚未完全,或內膜剝落較大片,或者精神因素所引起

2.續發性痛經

    續發性痛經是病理因素導致,在骨盆腔可以發現病變,常見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骨盆腔發炎及子宮沾黏

 

    西醫治療痛經方式,原發性痛經會使用止痛藥或服用避孕藥來調整月經週期,達到減輕疼痛的效果,而續發性痛經最主要是找到痛經的原因進行治療。

 

    中醫學觀點則是將痛經分成幾個證型,但總歸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治療上以通調氣血,通則不痛為原則。

 

氣滯血淤型:

  壓力大情緒不佳導致肝氣鬱結,氣機不暢,瘀血停留,通常月經排出困難,血塊較多,經血紫黑結塊,下腹部疼痛拒按,舌質暗紅有瘀點,脈弦細澀。治療則需要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子宮寒凝:

  平素吃冰飲冷,或在月經期間淋雨涉水,導致寒氣積聚於子宮,血寒而經血不暢,經血流通受阻而腹痛。通常下腹部冷痛,熱飲與熱敷可緩解。月經量少有血塊,舌暗紫有血塊,脈沉緊。治療上則宜溫陽散寒化瘀。

 

氣血不足:

  素體虛弱,或者月經期間傷風感冒,導致氣血不足。通常下腹部隱隱作痛,下腹部喜歡按壓,按壓則痛減。經血量偏少,經色淡,舌淡,脈細弱。治療則宜補益氣血。

 

    中醫治療痛經,通常在經前一週就開始服用調理氣血的藥物,月經來潮時會適時酌加祛瘀止痛的藥材,必要時加入針灸薰臍療程,可以溫通子宮,強化骨盆腔循環,療效頗佳。此外,規律的日常作息也相當重要,早睡早起,運動保暖加泡腳,選擇好食物,避開精緻食品,如此自我保養可以鞏固療效。


    反覆嚴重的痛經會導致組織沾黏,最終可能造成不孕,如果只是服用止痛藥暫時緩解疼痛,卻忽略背後的原因,很容易止痛藥越吃越多,疼痛程度卻不如預期減輕,治療所需的時間也會越來越長,因此痛經一定要儘早治療,療效越佳。

2021年6月4日 星期五

婦女更年期

在中醫門診中常常有一些婦女朋友,因為更年期引發潮熱、盜汗、心悸、失眠的困擾而求診,醫師在部落格上說明婦女更年期的中西醫觀點。

婦女「更年期」(Manopause)是指婦女朋友由「生育期」進入到「老年期」之間的過渡階段;女性大約在四十多歲之後卵巢功能逐漸衰退,體內的器官也逐漸萎縮和老化,大約六十歲之後進入「老年期」,因此,婦女更年期可能長達15-20年。

更年期的症狀:

「更年期」的症狀大多發生於婦女朋友45~55歲之間。「停經」只是更年期症狀其中一環,並不包括更年期的全部過程。更年期除了「月經週期」的改變之外,主要還有體型的改變,陰道、尿道黏膜萎縮,骨質酥鬆,心血管疾病等。其他的症狀還有:焦慮、憂鬱、煩躁易怒、熱潮紅、盜汗、心悸、失眠、皮膚乾癢、性行為乾澀疼痛等。

西醫觀點:

更年期是由於卵巢功能衰退,體內女性荷爾蒙急速下降,對大腦下視丘-腦下垂體-卵巢生理軸的反饋作用降低,因而體內產生大量促性腺激素,引起促甲狀腺素和促腎上腺素皮質激素增加,使甲狀腺及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造成「內分泌失調」。

更年期過程會影響身體的許多組織與器官,例如:女性荷爾蒙下降,造成生殖道、泌尿道、乳腺管逐漸萎縮;交感神經受影響,造成血管舒張、收縮障礙,引起熱潮紅、多汗;影響大腦皮質功能,造成情緒波動,而有鬱悶、易發脾氣的現象;促使骨質重新吸收增加,引起骨質酥鬆症;雌激素減少還容易引發冠心病、高血壓、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以上種種「更年期」所引發的症狀,統稱為「更年期症候群」。

★中醫觀點:

「更年期」是因為腎氣漸衰,天癸將竭,沖脈、任脈虧虛,生殖機能和臟腑功能衰退,造成陰陽失衡所致。中醫治療方法是依照每個人的體質與症狀表現加以「辨證論治」,依照不同證型處方用藥,來達到治療與調整的效果。

更年期主要可以區分為「肝腎陰虛」、「心腎陽虛」、「心腎不交」、「肝氣鬱滯」、「肝陽上亢」、「心脾兩虛」等多種證型。

臨床表現:以「腎陰虧虛,肝陽上亢」為多見,治則以滋補腎陰,平肝潛陽為主;選方以知柏地黃湯、杞菊地黃丸、六味地黃丸為主軸,輔以平肝潛陽藥,珍珠母、龍骨、牡蠣、石決明等,肝火旺盛者選用柴胡清肝湯、龍膽瀉肝湯加減。其餘證型也是選用對應方劑、藥物治療,在此就不一一贅述。

2018年11月7日 星期三

臨床上常見女性不孕症的成因(二)

四、子宮肌腺瘤:

廣義來說:「子宮肌腺症」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

如果病灶點長在骨盆腔,即一般所謂的「子宮內膜異位症」;長在卵巢且形成囊腫的,就是俗稱的「巧克力囊腫」;而長在子宮肌肉層裏,就是「子宮肌腺症」。
  
「子宮肌腺症」像「子宮內膜異位症」一樣,會分泌類似月經的血水,這些充滿發炎物質的經血,積在子宮肌肉層中無法排出體外,使子宮從月經來的前幾天持續脹痛到經期結束,嚴重者甚至經年累月、全年無休的疼痛;還會造成慢性發炎反應,破壞子宮肌肉,使它逐漸硬化喪失收縮力,於是在每次月經來時,由於子宮無法有效收縮,造成血崩的情形,不少患者因此有慢性缺鐵性貧血的現象。生育年齡的女性若罹患此病,常因「肌腺症」衍生出的發炎物質,而直接影響胚胎著床,造成不孕的問題。

中醫對於子宮腺肌症的治療,與子宮內膜異位雷同,但更加強因血崩至虛的調養,加強子宮的受孕能力。


五、輸卵管水腫、輸卵管阻塞:


披衣菌感染、開刀手術、子宮內膜異位症及骨盆腔發炎,都有可能造成輸卵管水腫或輸卵管阻塞;淤積在輸卵管的血水,會把即將著床的胚胎由子宮腔裏沖走,造成不孕。

骨盆腔發炎起初可能只有小便灼熱感、陰道分泌物增加、陰道異常出血、或行房後出血的症狀,嚴重會有化膿性的陰道分泌物,急性下腹疼痛,甚至寒顫、發燒。經過數年的時間,輸卵管會悄悄被它破壞而不自覺。

骨盆腔炎只要正確診斷及早治療都能治癒。但研究顯示,曾患骨盆腔發炎的病人,得到子宮外孕的機會是一般人的六倍。連續兩次骨盆腔發炎患者中,三個人就有一個因輸卵管阻塞而造成不孕。

因此,有陰道分泌物增加、小便灼熱感、下腹悶痛、或長期子宮頸發炎造成陰道異常出血或行房後出血患者,應立即就診。中醫的療法可以增強卵巢及陰道的免疫能力,避免症狀反覆,並提升患者的受孕能力。已診斷為輸卵管水腫或輸卵管阻塞的患者,應搭配針灸治療。

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

臨床上常見女性不孕症的成因(一)

一、子宮內膜異位症:

經年加劇的痛經,同時在月經期間排便比較稀軟,經痛時有便意,排便後疼痛略為減輕,這是子宮內膜異位比較典型的症狀,至於確診,需做腹腔鏡檢查。

子宮內膜異位可見每次的月經不斷地分泌類似月經的血水,這些血水無法排出體外,便累積在骨盆腔裏,而這些血水充滿了吞噬性細胞及發炎物質,不僅不利於精子和卵子的生存,更不利於精蟲的活動 。

有的長期下來形成如巧克般的囊腫沉積在卵巢、輸卵管,造成沾黏,阻礙了卵巢抓卵的能力,也阻礙了受精卵著床的通道,一旦沾黏情況嚴重,治療就非常的不容易了。

子宮內膜異位乃未排淨的經血,在中醫屬“”,因此行經之時,排淨經血非常重要。行經期過後,則應當依據病人的人的體質,趕緊進行調養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對於不孕的影響很大,臨床遇到痛經的病人,我都會勸導她積極治療,以免造成往日的遺憾。


二、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因大小及其生長的位置的不同,西醫會依臨床經驗,用傳統開腹、腹腔鏡或子宮鏡方式手術 切除肌瘤;對於有生育計劃的子宮肌瘤患者,手術的目的不只是治療症狀,更要考慮手術後能夠成功懷孕。偏偏會造成不孕症的肌瘤,不是長在輸卵管附近就是很接近胚胎著床的地方(即子宮內膜),若貿然動刀,很容易傷害到輸卵管或子宮內膜,反而更難受孕。

子宮肌瘤在中醫屬,以活血化瘀理氣的中藥治療,另外搭配針灸。

中醫的療法不只治療子宮肌瘤,連帶也促進骨盆腔的循環,另外也同時處理了病人因為月經量過大而體質虛弱的問題,因此能提高病人的受孕機率。

2018年10月3日 星期三

最怕月經來!!-- 談痛經(三)

二、繼發性痛經


3.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大多不痛,通常以經量多呈現,但是子宮肌瘤若有變性或沾黏就會產生疼痛。

子宮肌瘤不一定有症狀,視其生長的地方而定,有症狀者通常呈現經量多、血塊多,再加上往往被西醫囑咐不能吃中藥,長期下來幾乎都會導致嚴重貧血!

患者會被西醫叮囑不能服用中藥,是因為自行服藥亂補的人太多,其實中藥對於子宮肌瘤有很好的治療方法,尤其針對經量多、貧血,其療效比光服用鐵劑好太多了!

中醫說〝氣能攝血〞,中醫使用補氣藥再加上活血化瘀藥,就能有效控制經血量,並減少血塊,同時治療貧血了。

4.子宮沾黏

子宮沾黏最常見的原因就是人工流產,流產手術後經量銳減,月經來腹痛明顯,就要考慮這個可能性。因此人工流產後的第一次月經,服用排淨經血、促進盆腔循環的藥物是很重要的,要把它當成人工流產後調理的一部分。

痛經不管是何種原因造成,或多或少都有〝瘀〞的體質,在不孕症的治療上,最怕痛經造成的沾黏和輸卵管不通的問題,因此,及早治療避免沾黏的發生,就能避免日後的遺憾!

另外,平常容易緊張、怕痛的,越容易痛經!因為愈容易緊張越會造成子宮肌肉的收縮,越容易緊張、局部循環愈差,這也是中醫所說:肝鬱造成氣滯、血瘀的意思。

中醫說:不通則痛,因此痛經者除了藥物治療,會特別強調針灸薰臍及強化骨盆腔的下盤運動,因為這兩者有溫通子宮、強化盆腔循環的效果很好,往往能達藥物所不能及之處,嚴重痛經及不孕者搭配治療,可大大縮短療程!

作者:裕安中醫 吳婷華醫師

2018年9月26日 星期三

最怕月經來!!-- 談痛經(二)

二、繼發性痛經

繼發性痛經就是在骨盆腔可以發現病變的痛經。
最常見的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骨盆腔發炎及子宮沾黏。

1.子宮內膜異位


◎第一級
異位的內膜表淺的分佈在腹腔、骨盆腔。受孕機率不變,與常人同。

◎第二、三級
或深或淺的附著於腹腔、骨盆腔、兩側卵巢、子宮後穹隆處
受孕機率為正常人的 70%



◎中度第四級,第五、第六級

從第四級開始,就可以明顯看出子宮內膜異位造成卵巢周圍沾黏,
異位的內膜深度的附著在腹腔、骨盆腔、兩側卵巢、子宮後穹隆處,並有沾黏現象,子宮後穹完全阻塞或卵巢的沾黏。

受孕有很大的影響,受孕率小於正常人的 30%~40%

子宮內膜異位有可能在月經來的數天前即開始疼痛,一直到月經結束,也有可能因為經血排放不淨而造成月經後依然腹痛。

疼痛有可能是肚子絞痛,像是想拉肚子,並伴有一種直腸壓迫的感覺,也就是肛門會有重重墜墜、想排便,卻又排不太出來的感覺;而有的人則是下腹有強烈的收縮感或刺痛感;不只肚子痛,而且腰背疼痛、下腰痛,甚至延伸到大腿,疼痛也可能不只在月經期發生,諸如性交時疼痛、解便、排尿都有可能疼痛,但並不是所有的子宮內膜異位患者都會有經痛的情形。

子宮內膜異位在中醫屬〝〞,也就是盆腔的循環太差,用藥的方向,是在經期後以補腎、暖子宮、促進盆腔循環的藥物調養,並配合針灸薰臍,整個治療重點都在強調”溫”和”通”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患者一定要在月經來的第一天,服用醫師開立的排淨經血藥物,對於痛經的患者而言,排經血也是治療很重要的一部分,可以活化沾黏組織、並避免進一步的沾黏,最重要的,是可以大大的減緩患者的疼痛感,不必服用止痛藥!

2.慢性盆腔炎(慢性卵巢炎)

長期的骨盆腔發炎(或卵巢炎)容易導致卵巢囊腫(或卵巢水瘤)、骨盆腔沾黏、骨盆腔充血而造成疼痛,且疼痛不一定只發生在經期,更常見的是在排卵期或性交時也會有腹股溝或兩邊下腹疼痛的情形。

長期盆腔炎是一種較難治的婦科病,往往療程較長,也極易造成不孕,症狀是:白帶多,常常合併下腹悶痛,甚至連帶腰痠背痛


慢性盆腔炎以中醫而言屬於〝濕、瘀、虛〞的體質,白帶多即為〝〞;下腹會痛、月經來會痛、組織沾黏即為〝〞;長期反覆感染、腰痠背痛,即為〝〞,如果再加上白帶偏黃綠、搔癢、味臭,那麼還要再加上〝〞的體質,多種體質夾雜就是它難治的原因,而且症狀越久,沾黏的情況越明顯(下腹痛得越明顯),療程就越長,越容易導致不孕!

這是為什麼臨床上見到白帶多的女孩,我總會苦口婆心要求她及早治療的原因。

慢性盆腔炎在治療上除了藥物治療,由於本身帶有瘀的體質,因此還須搭配並針灸薰臍,尤其是慢性盆腔炎極易導致輸卵管不通,因此在排卵前,以針灸薰臍來促進排卵,是很需要的!!

作者:裕安中醫 吳婷華醫師

2018年9月19日 星期三

最怕月經來!!-- 談痛經(一)

臨床上為痛經所苦的女性非常多,有初經來潮不久的少女、有正值生育期的少婦,也有已生育多年的熟女;痛經的原因:有因子宮發育不良導致、有因子宮內膜異位造成,也有因子宮肌瘤引起...等。

反覆嚴重的痛經會導致組織沾黏,造成不孕,所以痛經一定要及早治療,如果只是服用止痛藥草草了事,不但忽略了痛經背後的成因,也很容易使痛經隨著時間越來越劇烈、越來越難以治療喔!






一、原發性痛經

所謂〝原發性〞,指的是器官本身並沒有病變,沒有發炎、沒有長東西,但是月經來的時候就是肚子痛!

這跟子宮本身發育不良、子宮口狹小、子宮後傾,或經血中帶有大片的子宮內膜(血塊)等有關,通常在初經後2-3年出現症狀。

這樣的體質屬虛寒夾瘀的體質,也就是老人家常說的〝冷身〞。

初經來過不久的小女生,月經週期不準、月經來會肚子痛、子宮發育還不成熟,或者平常時候很喜歡吃冰涼的,月經來覺得小腹冷冷的,平常白帶很多、容易腰痠,這些都是虛寒的象徵。



作者:裕安中醫 吳婷華醫師

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

2016【母親節 - 手寫祝福‧傳遞愛】活動

★【母親節 - 手寫祝福‧傳遞愛】活動★

◎活動時間:即日起~5/6(五)中午止。
◎寄送時間:5/3(二)、5/6(五)下午寄,約2-3天寄到。

母親節快到了,

為了表達對媽媽們的感謝,

只要在診所提供的明信片上(歡迎和櫃台索取),

寫下你想對媽媽說的話,

診所免費幫你寄送喔!

祝 願 天下所有的媽媽 母親節快樂!

2015年10月9日 星期五

針灸薰臍暖宮療法

針灸薰臍,是將藥物製成膏狀填充於肚臍上,上面放置艾條,利用艾火燃燒的熱氣將藥氣經由肚臍傳導至人體內,並搭配穴位進行針刺的治療方法。

主要運用在:


(一)婦科疾病


薰臍在婦科的應用十分廣泛,因為它〝補腎〞、〝溫陽〞、〝行氣〞的功效特別明顯,加上配合針灸,薰臍的行氣效果可以比藥物治療要直接、迅速許多。

病人在治療過程中,會感受到一股氣不斷的往下直達會陰部,那種”氣在走”的感覺十分明顯,因此只要是在婦科有:


1.虛寒體質:月經延遲、排卵功能差、習慣性流產、經量過少、白帶多等。

2.氣滯血瘀:輸卵管不通、嚴重痛經 (巧克力囊腫)、沾黏、子宮肌瘤的病人都符合薰臍治療的條件,許多久年不孕或習慣性流產的病人,以針灸薰臍搭配藥物治療,往往都能獲得良效。

2015年9月14日 星期一

為何不能受孕?基礎體溫一探究竟 ! (二)

三、黃體功能不足

1.無法維持穩定的高溫達12天



黃體功能不足形態的基礎體溫非常常見,所以形態比較多變,以這張圖來看,月經週期準,排卵過程尚可,但是高溫期過短

2.黃體不全:高溫期不穩

這兩張圖的高溫期都不穩定,溫度上升之後又下降,排卵期溫度爬升的時間也偏長。



3.黃體不全:排卵障礙

此圖溫度爬升的時間太長,相對也影響到高溫期的長度,這表示排卵功能出現障礙

 

排卵功能障礙往往是腎虛中帶有氣滯血瘀的結果,因此在中藥調養的同時,需要搭配溫灸薰臍 ,達到促進排卵的功能。

腎虛〞是導致黃體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但病人往往兼有其他證型,有的兼有肝鬱(泌乳激素過高、經前乳脹、經前易怒...),有的兼有脾虛(胃口差、易腹瀉...)等等,這些須由醫師在病人的問診中一一發覺,一併處理。



基礎體溫呈現比較劇烈的鋸齒狀上下坡度,這表示夾雜有肝鬱的體質。

中醫的〝肝〞和情緒有關,肝鬱體質的人情緒起伏大,容易緊張、焦慮,在症狀上的呈現是:經前症候群(經前乳脹、經前易怒、經前頭痛、經前失眠)、睡眠障礙、經期忽前忽後,不穩定、泌乳激素過高、免疫性不孕…


四、早期流產基礎體溫表


高溫期﹥23天後又下降,此為早期流產,沒有量基礎體溫或驗孕,大多人會以為是月經晚了。

早期流產大多為胚胎不良,自然淘汰的結果,這表示受孕的過程是順暢的,但是卵子的品質或子宮的環境尚不佳,只要再加把勁,就可以成功了!



作者:裕安中醫 吳婷華醫師

2015年9月11日 星期五

為何不能受孕?基礎體溫一探究竟 !(一)

一、正常基礎體溫



一個正常、有排卵月經的基礎體溫表應包含低溫期及高溫期,高低溫的分歧點是排卵期。

一張基礎體溫表,我們會看:

❶有沒有排卵(體溫有沒有高低溫?高低溫須相差至少 0.3℃,一般高溫應在36.7℃以上

❷看排卵過程是否順利(爬升時間是否超過兩天?)

❸看黃體功能是否不足(高溫期有沒有至少12天?)



二、無排卵基礎體溫 



整個體溫都在低溫區波動,在中醫屬於〝腎陰陽兩虛〞,由於經常性無排卵,受孕機率自然很低,這在不孕症患者非常常見,在治療上一定要以中藥煎劑、搭配針灸薰臍處理。
一定要積極治療!

作者:裕安中醫 吳婷華醫師

2015年1月4日 星期日

醫師簡介:孫慧雯 醫師



孫慧雯  院長

◆學經歷:

◎宏昌中醫診所 院長
◎前台北市立仁愛醫院 中醫師
◎前台南奇美醫院 中醫師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會員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醫學士

◆醫療專長:

◎內科:過敏性疾病、失眠症、腸胃調理、慢性疾病
◎婦科:痛經、調經、白帶、不孕症、體質調理
◎傷科:扭傷、拉傷、疼痛症
◎體重管理:肥胖、塑身減重



 ►點擊進入線上掛號





2013年8月25日 星期日

漫談月經週期(下)

接續:漫談月經週期(上)

月經的量通常是第一、二天較多,然後逐漸減少,在七天以內應完全收縮乾淨。

◆月經的量過多,或是越來越少,都是異常的現象,

尤其是月經量太多,要小心骨盆腔的病變,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等;

◆月經過少,則大多是卵巢功能不足,可能的原因有:

1.長期生活型態不正常,例如:長期熬夜。

2.長期服用避孕藥,因為藥物能抑制排卵,卵巢分泌的雌激素逐漸減少,子宮內膜缺乏雌激素的影響而變薄,所以月經量逐漸減少,經期縮短。

3.大病久病之後,耗傷陰血。

不管原因為何,月經量過多會導致大量的失血而造成貧血,而月經量過少則是閉經的前兆,應該加以重視,且以中醫調養後皆可獲得令人滿意的療效。

★經前症候群

很多人在月經來臨前一週、或前兩三天,在生理上會出現發少腹悶痛、腰酸、頭痛、青春痘、胸部腫脹、腹瀉、水腫等。在情緒上也較易易發怒、暴躁、敏感,甚至失眠、焦慮等。但只要月經一來,這些情況就自然消失了,這是因為黃體素在月經來臨前會達到最高點,而在月經來臨時結束,這些種種不適稱為經前症候群(PMS:Pre-Menstrual Syndrome)

經前症候群的病人,在中醫的辨證上大多屬於肝郁化火型,這時除了借助中藥的幫助以外,也要學會放鬆心情,並在經期來臨之時,盡量飲食清淡,禁冰品、冷飲,勿食用烤、炸、辣,則可以幫助您渡過惱人的經前症候群。

月經來臨時,一般人會有下腹部悶脹感,或是輕微的腰酸,這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痛到需吃止痛藥、或者痛的程度愈來愈大,還是本來不痛,後來卻會痛,這都不正常。

★痛經

痛經可能是前列素分泌過旺,月經來時嚴重刺激子宮收縮,造成疼痛,或是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骨盆腔充血嚴重等等,只要在月經來臨之前到月經來臨的第 一、二天服用針對痛經的中藥,月經淨後再持續調理,便可以減緩每個月痛經的症狀,切勿過度依賴止痛藥而忽略了身體發出的警告訊號。

最後,要提醒大家,不是所有的月經失調都要吃四物湯或進補,尤其是長子宮肌瘤或是有子宮內膜異位的女性,吃補會讓充血更嚴重且更痛,中醫一般治療的原則是「寒者熱之,熱者寒 之,溫者清之,涼者溫之」,所以即使是普遍的四物湯,都要經由辨證後才能食用。

還有,月經一般的飲食原則就是不要吃冰,以免冷溫度刺激子宮收縮,增加疼痛, 另外就是飲食盡量清淡,若欲食補,就可以諮詢您的中醫師,這樣,您就會有一個容易相處的「好朋友」了!

2013年8月21日 星期三

漫談月經週期(上)

「我的月經比上次晚了三天,這樣正常嗎?」

「我的月經每次來都肚子痛,月經來是不是本來就會肚子痛?」

「月經來的時候脾氣會特別暴躁,這要吃藥嗎?」

各式各樣關於「好朋友」的問題,想必都曾經在女性朋友的腦海中盤旋, 然而,在知道自己的月經是否正常之前,你得先對自己有點基本的了解:

◆您知道自己的月經週期是幾天嗎?

所謂的月經週期天數,指的是您月經來的第一天,到下一次月經來的第一天,這之間的天數。

◆您知道自己上一次月經來的日期嗎?

知道您上一次月經的日期?在醫師的診斷上,是一件重要的事喔!

◆您觀察過自己的月經嗎?

顏色是否特別暗沉,或特別鮮紅?有血塊嗎?量多還是量少?

月經正不正常,在很多時候,是自己與自己比較的,你會有自己的週期, 一般來說,月經週期大約是26-40天,而所謂的月經準不準,就是在月經週期上再給予七天的彈性,不管是早到或是遲至,只要不要超過七天,基本上都是可以接受的。

不規則的月經與生活型態及工作壓力有很大的關係, 因為掌管月經周期的荷爾蒙最高控制中心,在腦中的下視丘,因此緊張、壓力大、換工作、考試、失戀等,都會造成內分泌的失調,也因此會有人一個月來兩次月經,也有的人甚至兩個月都沒有來月經。

對於一個月來兩次月經的人,首先要鑑別是月經先期還是排卵期出血, 排卵期出血的特徵是經來量少,只有點滴出血,而且來的時間在正常月經來的第1天往後算的第12-15天。

然而,不管是月經先期或排卵期出血,都應該以藥物調理,並且避免熬夜及嘗試舒緩自己的壓力。 而月經後期的原因就比較複雜,有的還伴有月經量減少的問題,但不管是什麼原因造成月經後期,都應該在發現月經晚七天以上時,便立即找醫師診治。

月經後期是一個警訊,若放任它一直延遲,或總要依賴施打催經針,日久甚至造成閉經、不孕,這都是不好的。

接續:漫談月經週期(下)